大运河畔一缕酒香的千年岁月-m6米乐app登录
发布时间:2019-01-25
在古代,酿酒业对人口、交通、文化等都有着非常高的依赖,名酒产区多为市井繁华、交通发达、粮食丰足、文化鼎盛之地。其中,地处徐淮驿道、运河官道之侧,运河之畔,水陆两便的洋河古镇,酿酒业受益颇丰,加上天然的酿酒优势,因此有着悠久的酿酒史。
公元前102年,泗水国第三代国王刘贺设立千酿酒坊,进行统一经营,当时所酿美酒不仅每年朝贡帝都长安,还销往吴、楚、江都、广陵等地,故被誉为“天然粮仓、大汉酒国”。
隋唐
得舟楫之利,洋河通过大运河“行销南北”隋唐时期,由于淮扬地区经济快速发展,大量的“外需”促使洋河酿酒业迅速发展。隋朝隋炀帝“发民夫百万,开凿京杭大运河”。这条纵贯南北的浩大工程,被称为黄金水道,为沟通南北漕运、繁荣两岸城市、南北文化交流以及经济发展,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,其中酿酒技艺同样收益颇丰。据王赛时的《中国酒史》考证,晋人南渡后,依托着江东地区富饶,酿酒开始有了长足发展。
其中,泗阳县处于南北交汇要冲之地,在隋朝统一后,南北酿酒文化在这个酿酒佳地得到一次完美交融,有了运河、驿道之便,洋河古镇依托富饶的江东地区,北倚徐州、南临淮扬几个大都市,处处可见好酒酝酿。“汲北方白堕、桑落之艺,取南方曲阿、若下之法”,开始利用“秫谷”(糯米的一个品种)酿酒,比北方更加甜爽,比南方更加甘冽,融众家之长,开一地酿酒之风。
唐朝年间,据王赛时《中国酒史》载,在长江流域,帆船泊处便有酒家,而在淮河、运河两畔,休闲消遣去处颇多,唐朝诗人项斯有:“望来淮岸尽,坐到酒楼前”的描述。因运河之便,扬州成为商贸中心,酒肆林立,过往人无不以饮酒、作诗、行乐为风雅,盛唐气象可见一斑。
在扬州,就连穷人也要在酒肆中讨些酒喝,聊过风雅之瘾,《太平广记》引《桂苑丛谈》载“广陵贫人杜可筠……每酒肆巡座求饮”。此时,扬州对酒的需求量巨大,美酒飘香的洋河古镇,不少酒坊运酒至扬州,也有了诗人口中的“客酬诗兴江帆去,船捎酒香运河来”盛况。自此,商贸繁华的扬州、徐州,始终要从洋河采购美酒供应当地市场需求。
宋元
历经战火,洋河成南宋进贡金朝的“岁贡”宋朝酿酒业发达。《清明上河图》许多人都不陌生,这是描绘宋代市井繁华的名画,据有关学者统计,画中酒肆有七十家之多。此时,淮扬地区商贸往来更加频繁,对酒有着更加旺盛的需求,江淮地区美酒,处处让人为之倾倒。酿酒名镇洋河,“往来帆争渡,酒香家家酿。”司马光在被贬往扬州路上,惊叹这一地区酒业繁华时,曾留有“万商落日船交尾,一市春风酒并垆”的诗咏。
到了南宋时期,宋金两国以淮安府为界,此时南宋以岁币方式换得边境安宁,淮安府也是宋金之间岁币进贡地,边境上的洋河佳酿引起金朝统治者注意。
史载,金朝也有着发达的酿酒业,只是产出的玉液佳酿,质量总是稍欠火候,《金史》中《食货志》记载,大定26年,金世宗说:“朕顷在上京,酒味不佳。”于是金朝统治者在改良酿酒制曲技术同时,将目光对准了南宋的一些名酿,淮安地区有着显赫声名的洋河酒,成进贡金朝的“贡酒”,后经过双方使臣交涉,达成共识,以洋河佳酿冲抵部分岁币,使金。
元朝时期,民族大融合,也带来酿酒技艺上的技术突破,元朝从欧洲和中亚引进了蒸馏酒法,使酒度数上有了质的飞跃,洋河酒品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。据刘埙《隐居通议》载,淮扬地区所酿美酒皆名以“琼花”美酿。其中,洋河美酒深受南北客商喜爱,因此扬州市集酒家常“琼花”之前冠以洋河名头,而洋河独特品质令“琼花”佳酿声名显赫,就连宫廷用酒也曾借用“琼花”的美好称呼。
前段时间,离洋河不到50里的双沟老厂,出土了一批珍贵的元朝酒具和酿酒器具文物,再次佐证这一地区在古代发达的酿酒业。
明
偶然到此的罗洪林,一不小心成米市街上“扛把子”明清时期,洋河酿酒又有了更好的发展。酿酒需要大量粮食供应,离洋河不到100里的淮安清江浦,有着“天下粮仓”之称,从明初到清末,是国家漕粮储备中心,一直是国家巨型粮仓的所在地。此时,洋河古镇更得了便利,因为发达的酿酒业,在酿酒酒坊集中的区域,还专门形成了一条专门贩卖酿酒米粮的米市街(现在酒家路附近),它连接着徐淮官道和运河,供给南北特产酿酒原料。
此时,酒镇酿酒业繁华,来往文人士子众多,他们从南京扬州等地溯运河而上,畅游山水,寻找“旨酒嘉肴”,千古酒镇洋河成为重要一站,更有文人称洋河“菜佣酒保都带江南烟水气”。明朝诗人邹缉《咏白洋河》诗载“白洋河下春水碧,白洋河下多沽客。”可见当时文人往来之盛,和洋河酿酒业的繁华。
另据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的《桃园县志》记载,明朝末年,水利专家潘季驯改变了洋河酿酒轨迹,他自明隆庆四年起,为治理黄、淮、运河,潘季驯在洋河镇陆续居住了10年。
跟随潘季驯多年在河道总理府当差的罗洪林,见潘季驯操劳堤防河工十分的辛苦,每天晚饭时都烫一壶从老家带来的黄酒让潘季驯喝酒解乏。“偶然”到洋河的罗洪林,后来在米市街上自建糟坊酿酒,融合浙江和本地酿酒技艺,开启洋河镇上罗氏家族的酿酒史。
后来到了清朝末年,罗氏糟坊已然成为米市街上糟坊的“扛把子”,不仅卖进了上海滩十里洋场,还远销海外。如今洋河梦之蓝中央酒区有保留至今的明朝老窖,已有600多年历史,而且仍在使用。
清
“横遭拒绝”,乾隆却喜封洋河为“御酒”转眼到了清朝,洋河所在的淮安府,和扬州府并称“淮扬”,河运交通发达,商贾云集,是“南北之冲、负淮带江而襟海,扼东南财赋之轻重。”而酒肆林立的洋河,文人交游往来,是江南经济文化之兴盛的“窗口”。
清朝乾隆年间,乾隆六下江南,五次驻跸宿迁,据《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》载,乾隆二十二年,乾隆第二次南巡,驻跸宿迁县,乾隆留行宫,特意点饮洋河酒,并留下“酒味香醇,真佳酒也”的赞誉,御舟过烟墩上渡口。并在宿迁期间留下“江山第一春好处”的御诗《麦》。
后来,乾隆曾下谕旨,要带洋河酿酒师到宫中酿酒,酿酒师在感谢乾隆好意同时,以“酒乃五行五谷之灵气扎聚之物,不是什么地方都能酿出好酒的,草民不能进宫酿酒”的理由婉拒,随后又从甑锅、甑筒以及水、土、五谷等器具、原料,一一解释本地洋河酒的灵性。“横遭拒绝”的乾隆,因爱惜其酿酒之才,不仅未动怒,听了酿酒师论述后更敬重其技,心情大好封洋河酒为皇室的宫廷御酒。
洋河酒隆盛于明清,当然,经过洋河地区酿酒人数千年的酝酿、坚守和创新,如今,洋河已经成为香飘世界的中国名片。
下一篇: 无